close

史提芬史匹堡今年60歲了,但處於最佳狀態,去年(2005)連續拍了兩部作品 - 《強戰世界》和《慕尼黑》,史匹堡更憑本片再次競逐奧斯卡最佳導演寶座。故事大綱說「繼《舒特拉的名單》之後,三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史匹堡再次根據歷史事件,拍出一部動人心弦、發人心省的電影。」,其實史匹堡應只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 - 《舒特拉的名單》和《雷霆救兵》。最先被本片吸引是在戲院大堂看到本片的英文版海報,一個剪影持手槍垂首靜靜坐著,彷彿在沉思,(可能抄自港產片《無間道》以黎明為主角那張海報),心想難道史匹堡這回拍警匪片?以前沒有看過﹝《捉智雙雄》應算是喜劇+劇情,《未來報告》應算是科幻+動作,兩部都不算是警匪片吧﹞,於是十分感興趣,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原來本片是敘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以色列運動員遭巴勒斯坦組織黑色九月殺害事件後以色列的個報復行動。雖然對以巴衝突連一知半解也談不上,但仍然想看史匹堡怎樣拍這種題材。終於等到《慕尼黑》上映,發覺香港版的海報竟然在中間的空白位加上大堆文字,完全破壞了海報的構圖和氣氛,發行商真是畫蛇添足,可能怕這種靜態的風格吸引不到香港觀眾吧。

未談《慕尼黑》前不如先談一下史匹堡。正如我之前在《強戰世界》的影評中指出過,史匹堡已不需要向人証明他是最佳導演,他過去三十多年數之不盡的佳作已經說明了一切。我認為他近來自《未來報告》開始,更上一層樓,專心拍好電影,劇本拿捏準確,恰到好處,不會煽情或討好觀眾。以前史匹堡有時感情太露,沒有「見好即收」,例如《舒特拉的名單》由頭到尾好得沒話說,當時沒見過史匹堡拍出那種作品,幾乎不相信是他拍的,但結尾時舒特拉責怪自己救的猶太人不夠多,我覺得是破壞了整部電影的客觀和冷靜;最後的彩色片段,更破壞了整部片的結構和美學,而且還有「導演說話」的干擾成份。《A.I.人工智能》的結尾,外星人到訪地球,完成了機械小孩的心願,終能與母親重見,雖然沒有了這場電影可能會變得太灰,但其實不無以往史匹堡刻意感動觀眾的情意結,我覺得不如讓小孩在海底電池耗盡電影便完結,雖然很傷感但反而深刻。但這些稍嫌過火的處理,在《未來報告》及之後,未曾出現過,《機場客運站》中女主角沒有選擇湯漢斯,《強戰世界》中湯告魯斯也沒有擊退外星人,《慕尼黑》中男主角亦沒有成功行刺名單之首。一切按主題及人物性格為依歸,史匹堡對劇本的處理顯然更為客觀。

回說《慕尼黑》,看完電影後,發覺本片比想像中嚴肅,是一部認真探討以巴問題的電影,發人深省。但同時,本片雖然長達164分鐘,差不多3小時,劇情緊湊,連場行刺,對角色的刻劃,亦很深入,即使對以巴問題一無所知,也一點不會沉悶。編劇認記一功,寫得十分出色,已獲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片中有十一個行刺目標,所以有又多場殺人的場面,但幕幕設計不同,一方面有娛樂性,一方面又能真實地描寫人物,推進劇情,甚至點出主題。第一場行刺,主角毫不專業,比遇刺者更害怕;第二場行刺,小女孩出現,玩出了希治閣式的緊張和懸疑;第三場行刺,突然的爆炸,出乎觀眾意料之外;第四場行刺,可說是本片的戲肉,行刺前主角一幫人被安派與對立的巴勒斯坦人同時匿藏於同一巢穴(安全屋)下,雙方劍拔弩張,但終能同渡一宵。這場戲好看之餘,亦寓意深長,比喻以巴雙方,亦有可能求同存異,和平共存,可惜雙方各持己見,不肯妥協。在之後行刺中,兩幫人亦終開戰。此外還有多場殺戮,為免透露太多劇情,就此略過。

另一方面,片中對男主角的描寫相當全面,他愛妻兒,愛國,愛同胞,但亦有脆弱的時刻。除了片首的序幕,慕尼黑事件的其餘部份都是作為他的回憶或夢魘表達的,他會為聽到女兒的聲音而哭,他會對受美女的誘惑把持不定,他會為同僚報仇,也會精神崩潰。透過他的經歷,觀眾看到他的轉變,亦會隨著反思,然後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雖然史匹堡是猶太人,我覺得他也沒有偏袒以色列,電影中雙方都有說話的機會(透過主角的母親和安全屋的巴勒斯坦人)。片末報復行動的策劃者叫到了美國的主角回國執行任務,他已經不再願意,他反邀請策劃者到他家吃飯(分享麵包),但策劃者拒絕了,這便是現實的無奈。

《慕尼黑》不會是人人愛看的電影,尤其是以巴衝突對亞洲人可說是事不關己。但史匹堡仍能把它拍成一齣好看又有深度的劇情片,這便是史匹堡最可貴的地方。他幾乎是全能的,他能拍《株羅紀公園》,也能拍《慕尼黑》,各有各好看。他絕不會擺電影大師款,故作高深,他更絕不會忘記觀眾。他的電影,真真正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史上最偉大導演,史匹堡是當之無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okworld 的頭像
    Bookworld

    Bookworld 的部落格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