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華語電影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王家衛電影,無論甚麼題材、甚麼類型,訴說的都是相似的感情、相似的故事。所以我一直相信,《一代宗師》只會是另一部《東邪西毒》,然而我錯了,比起《東》,王家衛的野心大很多,也許是他意識到國内市場,也許是他意識到自己的作品需要一點變化。不過,我也沒有完全猜錯,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描寫,此片仍然是一貫的王氏風格。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觀衆因為看到那張三位主角回首憨笑的海報,以爲此片是愛情喜劇而買票進場,那他們可能便要失望了。不是因爲此片不好,而是因爲它根本不是喜劇。完全不是。此片不是夏日甜品,糖衣一早便溶掉,餘下的都是苦澀。三個人像迴轉木馬,互相追逐,卻永遠無法接近。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片在香港票房不濟,在内地卻大收旺場,再次説明中港的口味仍然相差很遠,合拍片仍然是不倫不類的產物,卻是香港電影編導爲生存不得不創造的東西。此片的情況就像爾冬陞的《大魔術師》,編導企圖把自己的所長運用到另一個領域去,然而結果卻是強差人意。其實編導麥兆輝和莊文強的《竊聽風雲2》以港產片的形式能夠在内地獲得超過二億的票房(是香港票房的十倍),足以證明以二人的實力,並不需要特別遷就内地市場,只管發揮自己擅長的項目便可。開拍此片,也許有種種原因吧,說不定是投資者的要求,或是開拍《竊聽風雲3》的前提,或是作爲《竊3》前的間隔之作(《竊聽風雲》1和2之間他們也拍了古裝片《關雲長》)。但我想最大的理由,是他們不想局限於永遠拍警匪片,雖然很明顯,那才是他們如魚得水的地方。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朗式分居》利用一次離婚所引發的糾紛來揭示整個國家的社會問題,劇本的確功力非凡,但是我們香港的《桃姐》其實一點也不遜色。《伊》講的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桃》説的卻是世界性的問題。人口老化,是必然的趨勢,許鞍華這部電影,用了一個非常客觀、溫和、善意的角度來探討老人問題,同時亦哀悼這個社會已經喪失的人情味。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感人的電影,散場之後很久,雙眼仍溫熱。此片絕對是許鞍華的最佳作品,不必打進奧斯卡,也是一部值得香港人感到驕傲的電影。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電影,香港人拍不來,香港電影人企圖探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爲何在香港如此成功,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因爲即使我們瞭解了,我們也做不到,我們根本沒有那種編導和演員。這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無法超越。就像爲甚麼香港只有書展而沒有誠品書店。反過來説,台灣人也一樣拍不出《功夫》或《無間道》。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把刀的書,我一本也沒有看過,總覺得像在漫畫店出租的寫給宅男看的小説。九把刀當導演,我亦不感興趣。然而所有人對此片幾乎一面倒的好評,令我不得不放下偏見,買票進場。然後我心服口服了。《那些年》是好片,作爲青春愛情片,更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一次,或許只是僥倖,但成功多次,就是實力。《竊聽風雲2》再次證明了麥兆輝和莊文強是當今香港影壇最頂尖的編劇和導演。比起前作,今集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如以往,麥、莊二人的劇本心思細密、佈局精妙。結構雖複雜,但敘事抽絲剝繭,技藝高明。同類型電影,香港再找不到比他們更好的編劇了,就像《無間道》,兩集《竊聽風雲》的劇本不知勝過多少荷李活電影。雖然投資者來自内地,但他們的電影仍然滲着濃厚的香港味道,講的仍然是香港問題,在現今的製作環境,實在是不可多得。因此我們也不得不體諒他們必須任用內地的演員當女主角、需要爲電影配音等較爲次要的技術問題。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説陳可辛企圖藉《武俠》改變武俠,不如説他企圖藉《武俠》改變中國電影。事實上,他一直這樣做。陳可辛是極少數全身投入内地拍電影而仍能保持個人風格,沒有刻意改變自己來遷就大陸市場的香港導演。他在内地拍過三部電影——《如果.愛》(2005)、《投名狀》(2007)和《武俠》(2011),進軍内地的首作《如果.愛》,竟然是一部歌舞片,而且大膽採用複雜的敘事手法,別説是大陸觀衆,即便是香港觀衆也未必習慣,可見他當時的野心是頗大的。之後他改拍清裝武俠,想必也是爲了更能迎合大陸觀衆的口味,但最低限度,他沒有拍那些令人遠離電影院的歷史大片,而是一直努力地運用自己擅長的中西合璧的方法,去製作、革新中國電影。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家輝憑《証人》奪得多項影帝,獲各方肯定,是實至名歸。但是,如果沒有好角色,最好的演員也沒用。當然,相反亦然,我只是想説,編劇吳煒倫和林超賢有很大的功勞。幾十年來,香港人拍過大堆警匪片,大多是以警(包括臥底)爲主、以匪爲副,直到《無間道》,才出現比較重大的突破,發明了警匪雙方各派臥底的情節,把「無間地獄」這個概念,放於同爲臥底的兩位主角身上,互相平衡,不分軒輊。一定程度上,導演林超賢在《証人》中採用了相似的手法,把「罪咎」同時放在乒賊身上,描繪出另一個人間煉獄,拍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代表作。來到了這部《綫人》,林超賢算是保持了水準,它未及前作,但不至於相差太遠。情節上,它不是《証人》的延續,但内裡說的,卻仍是同一個主題。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作《新宿事件》強差人意,爾冬陞今次終於收復失地。比起他以前的昨品,此片少了社會寫實,多了心理鬥智。然而那人心的幽暗角落,仍然是旺角黑夜,隱藏著委曲、自私、背叛和罪惡。劇本的架構是雙雄格局,古天樂和吳彥祖飾演兩位鎗王,但一個是警察,一個是疑犯,身份對立。關友博(古天樂)和莊子維(吳彥祖)這兩個角色,對比極為強烈,爾冬陞把所有的困境都放到前者身上,無論在事業、愛情、金錢或友情上,關都瀕臨崩潰邊緣,稍一不慎,便會墮進無可挽回的境地。相反,爾冬陞卻刻意地把莊這個角色的簡化,他一直都在專心致志的在查案,除了射擊、閱讀、釣魚這些興趣,我們看不到他的生活。沒有家庭,沒有女友,沒有金錢煩惱,只有一個朋友苗志信(方中信)。這種兩極化的對照手法,同樣亦用於性格的描寫上。莊在比賽中敗給了關,沒有介懷,願意與他做朋友,期待下次的較量;莊釣魚勝了苗,也沒有在意,甚至連得來的魚獲也不要。他勝不驕、敗不餒,胸懷坦蕩,而關則過於計較勝負得失。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艋舺》可說是台灣電影的一朵奇葩,出乎意料地好,導演鈕承澤原是演員,但當起導演來技巧圓熟,劇本也寫得不落俗套。這類古惑仔爭地頭的電影,十幾年前,我們香港的劉偉強和文雋也拍過《古惑仔》系列,但早已被人忘得一乾二淨,系列成為了歷史,卻未能成為經典。同樣的題材,在鈕承澤的處理下,《艋舺》的人物、故事和內涵均明顯比我們的優勝,實在無話可說,明明是我們熟悉的片種。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啟銳蟄伏多年,一出手,便奪得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令人意外。此片懷的是六十年代初香港的舊,片中出現的事物,外國的年青評審未必能產生共鳴,但此片仍能得到他們的垂青,足見電影確是世界語言,能超越年代和文化的差異。其實作為香港人,看此片時感受更深,片中大量的物事(木屋、天台小學、門口開飯、借電話、看鄰居的電視、聽收音機、英文歌、月餅會、泛亞袋、飯壺等等),或多或少,都能勾起港人集體回憶。即使是年青一輩,最少也記得那些就在頭頂掠過的鐵鳥吧。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圍城》是一部令人喜出望外的電影。本來我對導演陳德森沒有甚麼期望,他以前的電影都不算出色,連最有名的《晚九朝五》也不過爾爾。事實上,與其說《晚》是陳德森的電影,它更像是編劇阮世生的電影。但是,《十月圍城》真的令人心悅誠服,導演終於吐氣揚眉,証明了自己的實力。據說此片經歷幾番波折,遲了十年才開拍,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不是今日國內的電影市場開始成熟,投資不會如此巨大,若不是陳可辛在國內拍了《如果‧愛》和《投名狀》,《十月圍城》的製作環境也未必會像現在好。等了十年,等到了天時地利人和,和一個突破自己的機會,算起來,還是很值得。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程度上,《風聲》可以說是內地電影的一個突破,而這個「突破」,有部份是繼承自原著小說的.小說作者為內地的諜報小說(Spy Fiction)作家麥家,主要作品有《解密》、《暗算》和這部《風聲》,是中國特務諜報小說的先驅,得過不少文學獎和小說獎.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也改變了近年中國大片的慣例,最明顯的是,外表它不再是以華麗服飾或佈景來包裝的古裝片(雖然美術指導還是葉錦添),而更重要的是,它內裡也不再是扮高深度扮借古喻今的藝術片, 而是一部以卡士和題材取勝的商業片,敢於跳出內地片早已令人生厭的「大片」模式.此片的兩個導演,是來自台灣的陳國富和內地的高群書,他們加上原作者麥家,為國片開闢出了一條新路.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竊聽風雲》絕對是近年最振奮人心的港產片。情形有點像當年的《無間道》(2002),同樣出自麥兆輝和莊文強之手,此片是讓人看後會對港產片恢復信心的電影。如果此片不是《無間道》以來最好的港產片,它最少也是麥兆輝和莊文強自《無間道》以來最好的作品。不知道甚麼原因,很多人只知道《無間道》的導演是劉偉強,而不知道麥兆輝也是導演,連劉偉強也曾在訪問中說過《無間道》中他的東西比麥兆輝多的話,但我一直相信麥兆輝(和莊文強)在《無間道》中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 劇本。此片不但再次証實了麥兆輝莊文強的實力,也再次說明了劇本才是電影的靈魂。分道揚鑣之後,就憑此片,麥兆輝和莊文強勝過劉偉強了。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殺人犯》堪稱近年香港的奇片。論製作,首次當長片導演的周顯揚組成了頗強的幕前幕後人員,幕前有郭富城,幕後有李屏賓(攝影指導)、梅林茂(原創音樂),是港產同類片少見的豪華陣容。論題材,港產片驚匪片多,懸疑驚慄、心理恐怖的少,本片是個異數,同類片遠一點的有《傷城》,但不算成功,近一點的有《C+偵探》,但彭氏兄弟最終把它拍成了鬼片。本片沒有離開偵探片範疇,但真相十分邊緣,彷如《X檔案》。導演似乎想學《鬼眼》的印度裔導演沙也馬蘭,用極度出人意表的結局一鳴驚人,可惜一炮而紅這回事,不是苦心經營便會成事的。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中國電影企圖跳出被害者的身份,以非中國人的角度去重看南京大屠殺,連字幕也以陳舊的英文的明信片形式出現,戲中則以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思為視點。電影的確提供了一個新角度,然而戲內戲外我們看到的,並不比以前多。戲外,這種形式已被奇連依士活的《硫磺島戰書》用過,況且依士活同時拍出美方角度,無論規模、視野、深度和意念皆比此片強。戲內,描述角川的痛苦,也遠不如《硫》片中的日軍,而且描述他的內疚,也未免有點一廂情願。如果此片由日本人拍出,反而會有很深刻的反思和懺悔意義,但由中國人拍出,雖有諒解之意,始終不能代日本人說話,不是真正的客觀。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著忐忑的心情去看此片,心中始終希望吳宇森能扳回劣勢,雖說上集在大陸及日本票房不俗,但恐怕只是觀眾口味的原因,以戲論戲,上集完全算不上好片。看罷此片,總算鬆了一口氣,本片雖無法與吳宇森以前的作品相提並論,但遠比上集為佳,沒有像上次般令人失望。然而,我還是認為不應硬拍此片一分為二,《Matrix》第二、三集前車可鑑,實在不應再犯。當然,出品人是生意人,他們的考慮和我們觀眾背道而馳。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角七號》的海報把電影包裝成一男一女的愛情片,但其實此片比想像中熱鬧很多,它無疑是愛情片,但不止一男一女,而是幾乎所有主要角色皆有各自的愛情線,是一齣多線的愛情片。從另一角度看,電影的主線也可以不是男女主角的愛情,而是男主角對理想的掙扎,也是導演的夫子自道。電影中阿嘉(范逸臣)失意於台北樂壇返回家鄉,對音樂由放棄到重拾,最終在台上演出成功得到大眾的認同,這大概也是導演在影壇的寫照和期望,而他的期望真的實現了。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擔心這種所謂千軍萬馬的電影還可以怎樣拍下去,即使是吳宇森,也不能令人放心。這種場面第一次看會覺得震撼,看過幾次便會厭倦。好片如《投名狀》,好看的地方都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兄弟三人的戲。《赤壁》片長達146分,頭尾共有兩場大戰,技術上拍得再好,也都是千篇一律。(反而西片《戰狼300》拍出手起刀落的痛快淋漓,但那種電腦遊戲式的畫面又不適合用來處理這種中國式歷史故事。)結果一如所憂,《赤壁》平平無奇。

Book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