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為導演高畑勳繼《隔壁的山田君》(1999)後再次執導的吉卜力作品,久違了的他寶刀未老,拍出自《再見螢火蟲》(1988)以來的最佳動畫。我認為此片起宮崎駿的收山之作《風起了》(2013)更為出色,此片足可以與《千與千尋》(2001)並列為吉卜力的最高傑作。
目前分類:日本電影 (15)
- Jul 28 Mon 2014 08:13
The Tale of The Princess Kaguya (2013) 輝耀姬物語/かぐや姫の物語
- Jul 07 Sun 2013 22:37
Midsummer's Equation (2013) 神探伽俐略2:真夏方程式
看過原著,知道它的好壞,不抱過多的期望進場去看此片,結果是比想像中好,而且比不久前上映、同樣是東野圭吾原作的《白金數據》好很多。編劇福田靖的改編和導演西谷弘的技法還是不賴的,不能超越前作《嫌疑犯X的獻身》,是先天性問題。《嫌》是東野的代表作,連東野自己也未能超越。但他求變的心,是宣之於口的,在小説的後記中,他自己説明了如何想寫出與前作不同的氛圍。目的是達到了,但喜歡與否,便要看讀者的喜好了。就我個人來説,不算喜歡。湯川學(福山雅治)主動調查案件,還關心到加害者的家人,就令他和東野另一系列的主角加賀恭一郎之間的界線模糊了。當然,這條界線的模糊,與故事本身無關,但對人物的描寫和作品的風格,便有較大的影響了。現在這個故事若由加賀恭一郎上場,也無不可,就等於失去了湯川學這個人物的獨特性了。
- Jun 13 Thu 2013 23:10
The Garden of Words (2013) 言の葉の庭/言葉之庭
2012年日本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是《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收52.6億日元,雖然仍然遠遠未及宮崎駿動畫所創的紀錄,但導演庵野秀明已成爲近年較有力挑戰吉卜力(宮崎駿的製作公司)動畫的一人。但是,《新》並不是那些適合一家大小去看的主流動畫,要贏宮崎駿,不易。對庵野比較有利的是,新劇場版的票房一集高於一集,而下一集將是四部作的結局,票房還有望再創新高。《Q》雖然票房稱雄,但爭奪最佳動畫卻敗於細田守的《狼的孩子雨和雪》。《狼》的票房僅排在《Q》之後,所以細田守的實力也不容輕視。然而新一代的日本動畫家中,比起庵野秀明和細田守,我更喜歡新海誠。他的前作《追逐繁星的孩子》也企圖走主流路綫,但在日本票房並不理想,單論票房數字,還未能與庵野秀明和細田守較量。但是較之於庵野秀明始終未能將他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好好講完,而細田守近年開發的城市對鄉村題材,又過於日本本土口味,新海誠動畫所表現的孤獨和寂寞,便更能引起都市人的共鳴。其實《追》也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只是過於刻意走主流路綫,失去了新海誠獨特的個人風格。所以當我看到《言葉之庭》在戲院廣告上的「孤悲」二字時,我的心情反而是欣慰的,因爲看見了新海誠的回歸。對,此片是100%的新海誠電影,訴説的仍然是他一貫的主題——孤獨、迷失、距離、思念。
- Jul 02 Mon 2012 13:34
The Wings of the Kirin (2012) 神探加賀:麒麟之翼
《偵探伽利略》被電視台捧爲「神探」伽利略,所以在香港寂寂無名的加賀恭一郎也順理成章被電影發行商昇級為「神探加賀」了。不個即使冠以神探之名,電影亦只能在少數戲院上影,畢竟阿部寬在香港也跟加賀恭一郎不相伯仲,大概只有日劇迷才會對他有所認識。其實此片也不乏香港人較熟悉的女星如新垣結衣、黑木美紗和田中麗奈,但統統都只是大配角。所以能夠上映,已是東野圭吾迷的幸運了。
- Sep 12 Mon 2011 22:14
Children Who Chase Lost Voices From Deep Below (2011) 追逐繁星的孩子
彼思動畫所向披靡,但也有勝不過的對手,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宮崎駿。不管彼思3D數碼畫面如何精美,如何亂真,到底不可能取代日本的2D動畫。那是另一種美,就像拍得再美的照片,也未必比得上一幅畫。同樣地,故事方面,彼思的情節再好,主題再深,也拍不出東方的情懷。我是宮崎駿的粉絲,但也不能否認,他自《千與千尋》(2001)登上頂峰後,已有點不復當年了。《哈爾移動城堡》(2004)和《崖上的波兒》(2008)仍然好看,但劇本已無法超越《千》,畢竟也年逾花甲了。而新一代的動畫,最令人期待的,庵野秀明的《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已經上映了《序》和《破》)以外,就是新海誠的作品了。
- Jan 09 Sun 2011 21:33
Norwegian Wood (2010) 挪威的森林
由此片參加威尼斯影展,至正式上映,看過不少關於此片如何「不符原著」的報導,又説兩位女主角如何不像書中人云云。的確,像《挪威的森林》這種幾乎誰都看過的小説,對於直子和綠這兩個人物,誰不會滲進自己的想像?大概任誰一個讀者,也曾幻想過,如果自己是渡邊或直子或綠,又會如何處理兩段感情的糾纏和交替。每個讀者都希望導演(兼編劇)陳英雄拍出自己心中的挪威的森林,但陳沒有可能取悅所有人。都説村上春樹的小説難於改編,都説《挪威的森林》是難以影像化的小説。不錯是。此片也有很多未如人意的地方,但整體上它仍然透着原著的味道,我無法説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最少,它有松山研一。
- Oct 27 Wed 2010 22:20
Confessions (2010) 告白
在日本,此片是R15+級,即未滿15歳(中學生以下)禁止入場,到了香港,電檢處卻索性把此片定爲III級,是否須要,見仁見智,個人認爲IIB級(不適合青少年及兒童,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也無不可。片中並無過份的色情或暴力鏡頭,最具爭議性的,是少年的殘酷和教師的復仇,但電檢處當然會採取較安全保守的做法。
- Dec 01 Tue 2009 07:59
20th Century Boys Chapter 3 (2009) 20世紀少年-最終章-我們的旗幟
終於來到最終章,仍然像第二章沒有地鐵廣告,有點靜悄悄地上畫,這部在日本連續6星期票房第一的電影,片商還是沒有信心,可見香港觀眾的口味,與日本的差距。不錯,片中的日本集體回憶,港人未必能完全領會,但我想最大的原因,還是漫畫和電影觀眾年齡層間的落差。漫畫原作者浦澤直樹生於1960年,他的少年時代,是漫畫中的60年代尾至70年代初,漫畫於1999年開始連載時,浦澤約40歲,在日本,這個年齡層仍然閱讀漫畫的很多,他們擁有與浦澤相同的回憶,漫畫中成為了中年人的主角們,都是他們的寫照,能引起他們很大的共鳴,這群人加上原來就看漫畫的青少年,令《20世紀少年》擁有大量讀者,累計銷量達2800萬部。但是,在香港,中年人早已不看漫畫,電影也不願進戲院看,青少年則等下載,所以在香港並沒有日本那批潛在觀眾。結果是,無論是漫畫或是電影,《20世紀少年》都沒有在香港引起很大的迴響,這是個僅僅用「文化差異」便能解釋的現象嗎?
- Apr 16 Thu 2009 21:24
20th Century Boys Chapter 2 (2009) 20世紀少年第2章──最後之希望
比起第1章,第2章的宣傳減少了,港鐵站內都沒有廣告,大概上一集的票房不強吧,而且今集的卡士又比上集弱,健次(唐澤壽明)失了蹤,雪路(常盤貴子)變了阿姨,珈南(平愛梨)在香港沒幾個人認識,對沒看過原作的觀眾來說,吸引力不大。不個,對原作的擁躉而言,此章不可或缺,因為劇情包括了全書最精彩的劇情,即「朋友」如何成為了「神」。
- Mar 26 Thu 2009 00:23
Departures (2009) 禮儀師の奏鳴曲
《禮儀師の奏鳴曲》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從1955年日本憑《宮本武藏》獲得該獎後首次,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久違了的獎項,中間足足隔了半個世紀。這個獎對他們而言甚有意義:一、1951年黑澤明憑《羅生門》技驚國際,日本電影進入黃金時期,5年間3次在奧斯卡獲獎,但1955年後,雖被提名過11次之多,但都再與此獎無緣。二、有別於以前的得獎片,此片不是古裝片,比較不靠時代特色來取得老外垂青(看看我們中國和香港被提名過的電影便知道:《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和《霸王別姬》),也可以算做一項突破。三、1956年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無提名,得獎電影是直接由電影學會選出,所以這次是他們首次「競逐」得獎,而且對手很強,法國的《The Class》在康城拿了金棕櫚,以色列的《與魔共舞》(Waltz with Bashir)又拿了金球,能夠擊敗它們獲獎,日人又怎不會喜出望外?導演瀧田洋二郎不算老,五十多歲,是日本資深導演,拍片無數,八十年代已開始冒出頭,但能夠超越前輩山田洋次奪得奧斯卡,可算幸運,不過獎到底是頒給電影而不是導演,也沒話好說,事實上個人也喜歡此片多於山田的《黃昏清兵衛》。
- Dec 29 Mon 2008 21:39
Suspect X (2008) 神探伽俐略
首先應該一提的是,此片的原名是《嫌疑犯X的獻身》,發行者為配合電視劇,沿用電視劇名,以免觀眾不知此片是伽俐略系列,是無可厚非,但原作榮獲五項日本推理小說及文學獎,是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最高傑作,也是日本推理小說的重要作品,書名具有深意,不應忽略,而故事內容的層次也遠比電視版的短篇故事高,不應簡單地僅僅把此片視為電視版的延續。其實短編原作的書名叫《偵探伽俐略》,電視劇名則直接叫《伽俐略》,並無將角色神化之意,香港冠上「神探」二字,放諸電視版還可,但放諸此片則未免誤導,讓觀眾以為此片是像電視版一般帶喜劇色彩的簡單推理劇。相反,此片不單是結構嚴謹的本格推理,寫人和情也深,而且透著絲絲悲情,比電視版嚴肅認真很多。
- Sep 28 Sun 2008 15:33
20th Century Boys (2008) 20世紀少年
《20世紀少年》不但是漫畫家浦澤直樹的最高傑作,也是日本漫畫的代表作之一。其構思新穎,異想天開,劇情豐富、縱橫交錯、佈局奇詭,令讀者欲罷不能。我追看了此漫畫8年,每看完一期,便熱切期待下一期,興趣不減。可能漫畫成功,尾段的劇情的確有點拖延,但整部漫畫仍是傑作。漫畫最後兩集出版時,封面的書條上報導日本決定將漫畫映畫化,大為興奮,期待至今,雖然也有點擔心電影版如何拍那個巨大機械人。電影甫上畫,急不及待入場,結果並沒有失望。基本上,此片可謂原汁原味,準確地呈現了漫畫中的世界,另我等浦澤迷大感欣慰。
- Oct 27 Sat 2007 21:10
Hero (2007) 律政英雄
論製作,日本電影越來越像電視劇,不久前的《手紙》,現在的《律政英雄》也像,缺乏電影感,只是一部闊銀幕菲林製作的電視劇場版,雖然也多了幾個電視少見的 Top Shot 鏡頭。事實上,就像《阿森一族》一樣,本片更擺明是賣「電視感」,無須迴避,企圖將電視上的成功帶到電影(《律政英雄》是日本電視史上最高收視的日劇),《阿森一族》玩電視廣告,玩 "To be Continue",《律政英雄》更在開場廿多分鐘後玩電視片頭,結尾也再玩公園內一字排開的陣容,劇情人物更大量參照電視版,如果你沒有看過電視版,可能便會少了一份親切感。
- Mar 09 Fri 2007 15:52
Touch (2006)
如果你沒有看過漫畫原著,《Touch》應會是一部「都幾好睇」的電影。但如果你欣賞原作者安達充的表達技巧,你就會失望。當然,電影導演可以用更適合電影的手法,但如果他的手法不比原著好,就不如忠於原著好了。簡單而言,《Touch》電影版只是有其型而無其神。
- Mar 09 Fri 2007 15:47
Nana (2005) 世上的另一個我
改編自少女漫畫的《Nana》出乎意料地好看,絕不局限於女性觀眾,男觀眾亦會被戲中兩個女孩的友情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