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的海報把電影包裝成一男一女的愛情片,但其實此片比想像中熱鬧很多,它無疑是愛情片,但不止一男一女,而是幾乎所有主要角色皆有各自的愛情線,是一齣多線的愛情片。從另一角度看,電影的主線也可以不是男女主角的愛情,而是男主角對理想的掙扎,也是導演的夫子自道。電影中阿嘉(范逸臣)失意於台北樂壇返回家鄉,對音樂由放棄到重拾,最終在台上演出成功得到大眾的認同,這大概也是導演在影壇的寫照和期望,而他的期望真的實現了。
男女主角的愛情線,如果把它從枝葉繁多的劇本分離出來,過程其實很簡單,不算曲折或浪漫,二人由對立到上床,主要是靠阿嘉看到醉後的友子(田中千繪)柔弱引人憐惜的一面,二人關係的建立稍嫌不足。但這條線的結局如同日劇般討好,阿嘉公開向友子示愛,而友子感動接受,令不少觀眾大為感動。結尾樂隊演出這場高潮戲寫得很好,它是很多條線的總 payoff,戲劇力量很大,但就男女主角這條線而言,基本上它仍只是常見的「當眾求婚」式場面設計而已。除了這條主愛情線,劇本中還有多條副愛情線,例如鼓手喜歡上「老公未死」的老闆娘、低音結他手馬拉桑和酒店少女漸漸成為一對、交通警結他手思念妻子的深情等,當然還有信中那段六十多年前的日本教師和友子的愛情。再細微一些的話,更有阿嘉的「父子情」,甚至對酒店清潔員(林曉培)過去的感情事的側寫。全片真的是充滿了情味,編劇(即導演)雖略微貪心,但好在他駕馭劇本的能力頗高,每一條線皆能兼顧,雖然片初因為眾多人物出場而有點散和胡鬧,但多條線逐漸交織匯合,戲味便出來。
片中寄到「海角七號」的情書,都是通過畫外音或配合輪船上的畫面讀出,其內容給人印象不深,雖然其中也有巧思(例如七日的航程、七封情書與海角七號和七色彩虹互相呼應,兩個友子同名但處境相反),但加插在片中的 timing 不是很漂亮。也許因為資金所限吧,如果能夠把這條線也能拍成敘述日藉教師和友子的往事的畫面,並且用較能溶合的剪接把這條六十多年前的故事線與現在故事結合和對照,則可能效果更佳。
至於本片為何在台灣如此受歡迎,大概就是因為那份濃濃的親切感吧。此片的台灣味,家鄉情懷,濃得化不開,儘管我們香港觀眾未必能夠完全明白,但也能透過電影確切感受得到。片中很多事物,例如混雜的語言(台語、國語、日語)、懂說日語的老台灣人、只懂台語不懂國語的台灣人、日本少女、日本歌星、甚至日本漫畫(連茂伯也懂戲稱染了紅髮的鼓手是「灌籃高手」)等,種種都透露出台灣與日本的藕斷絲連,以至台灣人對日本人愛多於恨的感情。日本佔領台灣多年,但電影基本上沒有說日本的壞話,戰後日人乘船撤離,岸上的人是依依惜別,日本教師也被描寫成情深愧疚。不過,此片成功,與這些台日因素無直接關係,說到底,始終還是歸功於那些充滿「愛意」的劇情和親切如街坊的人物。本片的藝術成就也許不如候考賢、楊德昌和李安的電影,但它也絕對是好片,值得捧場,也是值得我們香港電影參考的電影。
- Dec 01 Mon 2008 22:14
Cape No.7 (2008) 海角七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