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暗騎士」變成「黑夜之神」已失原意,再把"rise"譯成「起義」就是雙重錯誤。香港片商食字食上癮,妄顧字義,實在愧對原作。台灣片名《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有點累贅,但最少保留了原意。一個壞片名可是要跟着一部好電影一世的,還請改片名者以後手下留情。
回顧上一集,無論編導演,都是經典之作,再不容易寫出小丑那樣的角色,再不容易遇上希夫烈達那樣的演員,那是一次完美的演出,不可多得。所以此片沒有超越上集,我並不感意外。但此片亦絕沒有令人有半點失望,它比第一集更好,而且漂亮地完成了整個系列。此系列整體水準之高,令超級英雄電影攀至前所未有的高峰,就個人而言,我甚至可以毫不猶疑地把它列爲電影史上最完美的三部曲。(我完全不是星戰迷。)
作爲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藝高人膽大,已不用多説,現在有幾多個導演敢説他的電影不需要3D?其他超級英雄電影,除去特技打鬥,所餘無幾。而路蘭的電影,除去特技,仍然有非常豐富扎實的人物和故事。雖是科幻動作片,但它絕不倚仗特技,更沒有冗長的電腦特技打鬥場面。所以路蘭最厲害的地方,還在劇本。此三部曲之所以完美,在於其結構,路蘭把三部片建成一齣完整的三幕劇,而非把續集視爲「再斬幾両」的手段。從英文片名比較容易看到他的構思,第一集是Batman Begins,描述主角如何成爲蝙蝠俠,第二集是The Dark Knight,寫蝙蝠俠如何成爲了在暗中守護葛咸城的「黑暗騎士」,第三集是The Dark Knight Rises,寫蝙蝠俠如何被徹底打敗然後再起(rise)。
片中亦多次提到rise和出現rise的意像,例如哥頓(加利奧文)受傷住院,蝙蝠俠去探望他,哥頓説:"...the evil rises, the Batman has to come back." --惡魔冒起了,所以蝙蝠俠也必須再起。後來受了重傷的蝙蝠俠被囚禁在監獄,有囚犯嘗試攀縄越獄,其他囚犯在大聲打氣,蝙蝠俠問他們在說甚麼,囚犯告訴他是rise。背傷好了後,蝙蝠俠亦攀縄逃出,無論是情節或其象徵意義,均巧妙地呼應了片名。蝙蝠飛機固然又是另一個"rise"的象徵,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也是蝙蝠洞内的升降台昇起,暗示了下一個「黑暗騎士」的冒起。
說到劇本,不得不提另一位編劇,也就是導演的弟弟尊立頓路蘭(Jonathan Nolan)。他的名氣雖不及其兄,但也非泛泛之輩。路蘭的成名奇片《凶心人》(2000),就是根據他的短篇小說改編的。兩兄弟合編的電影還有《死亡魔法》(2006)和《黑夜之神》(2008),都是劇本精奇之作。他還創作了電視劇《Person of Interest》,亦是犯罪題材的佳作。二人的劇本除了故事精彩,人物亦寫得好。像這類電影,刻畫角色性格的篇幅不多,但他們總能把描寫滲進劇情裡去。例如在上一集小丑便在以刀威嚇別人時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父親和妻子,而在本片中,John Blake(祖瑟哥頓利維)亦在通知蝙蝠俠哥頓受傷時吐露了自己的過去和想法,連哥頓隱瞞真相的內心鬥爭,也通過了那篇本來要宣布辭職的講詞傳達了。貓女(安妮夏菲維)則一直在找尋可以抹掉自己過去的軟件。
貓女這個角色,很早出現在最初發布的劇照中,那時看來並不起眼,好像還有點胖。但看過此片後,大爲改觀,貓女不單身材苗條、造型冷艷,性格亦寫得矛盾幽微。Rachel由喜歡Bruce Wayne到決定轉投Havery Dent懷抱,貓女則由岀賣他到站在同一陣線甚至愛上他,恰好是Rachel的鏡像身影。路蘭筆下的貓女令觀眾又愛又恨,非常迷人。最動人的一場,是貓女勸蝙蝠俠跟她一起離開,她説你不欠他們,你已經給他們一切。這簡直就是超級英雄版的「基督最後的誘惑」了。然而蝙蝠俠説:「不是一切。還不是。」蝙蝠俠為保葛咸城死而後已,路蘭用了他們西方的語言,表達了我們中文裡的一個「俠」字。
我不清楚劇本有無政治影射,但當我看到受了重創的蝙蝠俠被囚禁在地下監獄,站不起來,只能通過電視看着葛咸城被破壞,走向死亡,我便不禁想到我們這個城市的處境。我們不就像主角一樣,眼睜睜看着這個城市一天一天衰敗?我們無能爲力,亦逃不出去,我們連嘗試也不敢。我們終究都不是蝙蝠俠。在第一集中,主角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成爲了超級英雄。今次,他明白到必須有足夠的恐懼,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也就是置諸死地而後生。我們香港人就是太安全了,甚麼時候,我們才敢放開那救命索?
所謂三幕式結構,簡單來說不過是要有開始、中間、結尾。路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就是典範。第一集他完全拋棄以前四集的包袱,把系列重新啟動,將角色還原然後重新建立。(新鐵金剛、新變形俠醫、新蜘蛛俠便採取相同手法,明年還有新超人。)第二部其實最難寫,所以續集的成績常常都不比上集,失敗的例子不少,例如《變形金剛》、《鐵甲奇俠》,第一集很有趣,第二集便走了樣。當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例如《教父2》、《未來戰士2》,但可惜導演都錯過了拍第三集的最佳時機。(那時也不是流行三部曲的年代。)路蘭卻聰明地把小丑留到第二集,結果拍出了曠世之作。第三部如果作爲結局,其實相對容易,問題是製作人不願殺掉生金蛋的鵝,希望繼續拍下去,結果第三集往往就變得荒腔走調了。然而路蘭一早已決定第三集是完結篇,劇本擴大了情節的起伏變化,而且有很多呼應第一集的地方,使三個各自獨立的故事構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而我們看完三部片方才恍然大悟,一直見木不見林。這就是路蘭電影劇本的結構美學,很簡單,但能完美做到的,當今影壇,惟路蘭一人。目前能寄予厚望的,就只有占士金馬倫的《阿凡達2/3》了。
回顧上一集,無論編導演,都是經典之作,再不容易寫出小丑那樣的角色,再不容易遇上希夫烈達那樣的演員,那是一次完美的演出,不可多得。所以此片沒有超越上集,我並不感意外。但此片亦絕沒有令人有半點失望,它比第一集更好,而且漂亮地完成了整個系列。此系列整體水準之高,令超級英雄電影攀至前所未有的高峰,就個人而言,我甚至可以毫不猶疑地把它列爲電影史上最完美的三部曲。(我完全不是星戰迷。)
作爲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藝高人膽大,已不用多説,現在有幾多個導演敢説他的電影不需要3D?其他超級英雄電影,除去特技打鬥,所餘無幾。而路蘭的電影,除去特技,仍然有非常豐富扎實的人物和故事。雖是科幻動作片,但它絕不倚仗特技,更沒有冗長的電腦特技打鬥場面。所以路蘭最厲害的地方,還在劇本。此三部曲之所以完美,在於其結構,路蘭把三部片建成一齣完整的三幕劇,而非把續集視爲「再斬幾両」的手段。從英文片名比較容易看到他的構思,第一集是Batman Begins,描述主角如何成爲蝙蝠俠,第二集是The Dark Knight,寫蝙蝠俠如何成爲了在暗中守護葛咸城的「黑暗騎士」,第三集是The Dark Knight Rises,寫蝙蝠俠如何被徹底打敗然後再起(rise)。
片中亦多次提到rise和出現rise的意像,例如哥頓(加利奧文)受傷住院,蝙蝠俠去探望他,哥頓説:"...the evil rises, the Batman has to come back." --惡魔冒起了,所以蝙蝠俠也必須再起。後來受了重傷的蝙蝠俠被囚禁在監獄,有囚犯嘗試攀縄越獄,其他囚犯在大聲打氣,蝙蝠俠問他們在說甚麼,囚犯告訴他是rise。背傷好了後,蝙蝠俠亦攀縄逃出,無論是情節或其象徵意義,均巧妙地呼應了片名。蝙蝠飛機固然又是另一個"rise"的象徵,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也是蝙蝠洞内的升降台昇起,暗示了下一個「黑暗騎士」的冒起。
說到劇本,不得不提另一位編劇,也就是導演的弟弟尊立頓路蘭(Jonathan Nolan)。他的名氣雖不及其兄,但也非泛泛之輩。路蘭的成名奇片《凶心人》(2000),就是根據他的短篇小說改編的。兩兄弟合編的電影還有《死亡魔法》(2006)和《黑夜之神》(2008),都是劇本精奇之作。他還創作了電視劇《Person of Interest》,亦是犯罪題材的佳作。二人的劇本除了故事精彩,人物亦寫得好。像這類電影,刻畫角色性格的篇幅不多,但他們總能把描寫滲進劇情裡去。例如在上一集小丑便在以刀威嚇別人時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父親和妻子,而在本片中,John Blake(祖瑟哥頓利維)亦在通知蝙蝠俠哥頓受傷時吐露了自己的過去和想法,連哥頓隱瞞真相的內心鬥爭,也通過了那篇本來要宣布辭職的講詞傳達了。貓女(安妮夏菲維)則一直在找尋可以抹掉自己過去的軟件。
貓女這個角色,很早出現在最初發布的劇照中,那時看來並不起眼,好像還有點胖。但看過此片後,大爲改觀,貓女不單身材苗條、造型冷艷,性格亦寫得矛盾幽微。Rachel由喜歡Bruce Wayne到決定轉投Havery Dent懷抱,貓女則由岀賣他到站在同一陣線甚至愛上他,恰好是Rachel的鏡像身影。路蘭筆下的貓女令觀眾又愛又恨,非常迷人。最動人的一場,是貓女勸蝙蝠俠跟她一起離開,她説你不欠他們,你已經給他們一切。這簡直就是超級英雄版的「基督最後的誘惑」了。然而蝙蝠俠説:「不是一切。還不是。」蝙蝠俠為保葛咸城死而後已,路蘭用了他們西方的語言,表達了我們中文裡的一個「俠」字。
我不清楚劇本有無政治影射,但當我看到受了重創的蝙蝠俠被囚禁在地下監獄,站不起來,只能通過電視看着葛咸城被破壞,走向死亡,我便不禁想到我們這個城市的處境。我們不就像主角一樣,眼睜睜看着這個城市一天一天衰敗?我們無能爲力,亦逃不出去,我們連嘗試也不敢。我們終究都不是蝙蝠俠。在第一集中,主角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成爲了超級英雄。今次,他明白到必須有足夠的恐懼,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也就是置諸死地而後生。我們香港人就是太安全了,甚麼時候,我們才敢放開那救命索?
所謂三幕式結構,簡單來說不過是要有開始、中間、結尾。路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就是典範。第一集他完全拋棄以前四集的包袱,把系列重新啟動,將角色還原然後重新建立。(新鐵金剛、新變形俠醫、新蜘蛛俠便採取相同手法,明年還有新超人。)第二部其實最難寫,所以續集的成績常常都不比上集,失敗的例子不少,例如《變形金剛》、《鐵甲奇俠》,第一集很有趣,第二集便走了樣。當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例如《教父2》、《未來戰士2》,但可惜導演都錯過了拍第三集的最佳時機。(那時也不是流行三部曲的年代。)路蘭卻聰明地把小丑留到第二集,結果拍出了曠世之作。第三部如果作爲結局,其實相對容易,問題是製作人不願殺掉生金蛋的鵝,希望繼續拍下去,結果第三集往往就變得荒腔走調了。然而路蘭一早已決定第三集是完結篇,劇本擴大了情節的起伏變化,而且有很多呼應第一集的地方,使三個各自獨立的故事構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而我們看完三部片方才恍然大悟,一直見木不見林。這就是路蘭電影劇本的結構美學,很簡單,但能完美做到的,當今影壇,惟路蘭一人。目前能寄予厚望的,就只有占士金馬倫的《阿凡達2/3》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